以上内容为本站据公开信息整理股票t加0平台,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以上内容为本站据公开信息整理,由智能算法生成,不构成投资建议。
充分运用新手段、新技术、新模式,打通人民群众看病就医的堵点淤点难点,整体提升医疗服务的舒适化、智慧化、数字化水平,这是国家卫生健康委在《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方案(2023—2025年)》中提出的要求。江苏省卫生健康委也提出江苏将在智慧医院上下功夫,实现医疗技术水平、科技创新能力、医院运行管理和患者体验“四提升”。
提到智慧医院,你会想到什么?是网上预约挂号、互联网门诊、刷脸支付、床边结算……记者近日探访医院发现,不少医院智能化手段已经渐渐成为大家熟悉的日常,但创新仍然步履不停。许多变化在门诊、病房、手术间、药房等各个场景里发生,技术的进步仍然在持续改进就医模式,提升诊疗的便捷性与安全性,同时也深刻影响着医院的管理与发展。
更实时!
掌上医疗有新体验
微信打开江苏省人民医院的微信公众号,患者通道里面点击“挂号选项”,刘奶奶熟门熟路地点开“心血管内科门诊”,再点了“普通号”,这就约好了本周的看诊。今年66岁的刘奶奶,高血压已经20多年,每次降压药吃完了,都是自己手机挂号,按照挂到的时间段去医院就诊,一点不用家中小辈操心。“不难,还挺方便,比过去一早去医院排号,然后等一上午要好多了。”
展开剩余82%挂号,是就诊的第一步。市民逐渐习惯了手机点一点,挂上号再跑医院,不少医院还推出了按时段预约的措施,改变患者一大早扎堆就诊的习惯,削峰平谷,尽量减少患者就诊等待时间。其他系统购票、叫号等成熟的做法,也被逐渐借鉴引入到医疗系统。比如江苏省人民医院推出了精准加号、自动候补的新举措,发现号源挂完可以手动上传资料,专家根据患者的病情,让亟需救治的患者加到专家号,约满后还有如购买火车票类似的“自动候补”功能,“候补”申请成功后,如果有退号,系统会优先分配,避免了长时间刷挂号系统的麻烦。
无锡市还推出了手机端便捷排队叫号的功能。居民打开“灵锡”App,进入首页“医疗专区”,点击“预约挂号”,完成挂号后生成二维码,在诊室门口利用二维码进行二次签到,完成后即可查询当前就诊科室的排队情况。截至目前,该功能支持城区15家医院的挂号排队叫号。这可以减少现场等待的焦虑和时间浪费,提升患者的就医体验。
在排队情况更加普遍的儿科,排队的情况还能更早知晓。居民打开“灵锡”App,进入首页“医疗专区”,点击“预约挂号”,点击“无锡市医疗机构儿科候诊排队情况”,不用挂号即可实时查看“今日首诊平均等待时间”和“当前等待人数”。这将更好地方便儿童就医,帮助居民实时掌握当前排队情况,错峰就医减少等待。
据了解,2024年1月1日至今,“灵锡”App已累计预约挂号2.1万余人次,排队叫号访问8500余人次。接下来,更多医疗机构、专家科室信息将会被接入,同时也将整合疫苗预约等功能,进一步促进医疗资源的合理利用。
更科学!
分配住院床位公平智能
床位作为医院重要的医疗资源,一直都是现代化医院管理中的重点。科学有效的床位管理,不仅可以保证良好的病房秩序,也是评价和衡量现代化医院管理水平高低的核心要素。记者走访各大医院了解到,越来越多的医疗机构开始推行“全院一张床”管理模式,将床位资源从原来的科室资源转变为医院资源,在保证医疗安全的前提下,打破科室间的床位壁垒,对全院床位进行动态化管理,统筹调配床位资源,实现跨科室收治患者。在分配床位的过程中,智能化手段也逐渐凸显出来。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作为国内首批三甲综合性医院,承担区域内疑难、复杂、危重患者的救治,经常是一床难求。过往按照以住院证开具时间为安排床位最主要依据的做法,并不能保证疑难危重患者的优先入院。基于住院公正、分级诊疗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的要求,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将“床位统一调配”列为重要工作,实现床位的集中管理,制定与完善相关制度、流程,由门诊部牵头,与信息部门、第三方公司一起研发了智慧化床位调配管理系统。
南通大学附属医院门诊部仇永贵主任介绍,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的床位调配管理系统根据病情分级、手术级别、技术类别、患者来源地等情形把患者的病情危重程度及疑难复杂程度分解成可量化指标,医师在给患者开具住院证时,填写诊断、拟行手术、拟行技术项目等,床位调配管理系统根据患者病情自动赋分。疑难危重患者分数高,便优先住院。
该院床位调配管理系统还具有熔断功能。仇永贵表示,如果急诊抢救室的医师对抢救患者开了熔断住院证,病房不可以收治疑难复杂及普通患者。病房只有将急诊抢救患者收住院后方可收治其他患者。
自从床位调配管理系统全面使用以来,该院救治生命垂危的患者和疑难复杂患者明显增多,践行了医院的公益性。急诊抢救室患者从2019年的16000余人增长到2023年的31000余人,增长率达到90%,抢救成功率98%以上。急诊抢救室的住院患者从2019年的9000余人增长到2023年的21000余人,增长率达127%。“全院一张床”的管理,保证了疑难复杂患者的优先入院、具有生命危险的患者直接住院。既实现了国家的分级诊疗的要求,又尊重了患者公平住院的权利,同时还推动了学科高质量发展和医院长远发展。
更联通!
患者360全息视图更方便共享
11月底,国家卫生健康委发布了《加强首诊和转诊服务,提升医疗服务连续性的通知》,提出要巩固基层首诊、双向转诊、急慢分治、上下联动的分级诊疗格局,不断增强医疗服务可及性、便捷性、连续性,提高人民群众看病就医获得感。现阶段,各医疗机构之间的信息尚不能得到充分有效共享,尤其是医联体内的基层医疗机构,信息化基础薄弱,转诊过程中,患者信息不能有效对接,难免影响救治效率提升。
如何来破局?江苏各医疗机构也在推进以移动医疗应用促进医联体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自主研发院内三大中心数据闭环、加快实现医疗信息互联互通、深入推进会诊及中医平台建设……江苏大学附属医院的“移动医疗应用促进医联体医疗服务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一条思路。
江大附院信息处处长陈潇君介绍,建立起患者360全息视图是该项目的技术基础。“患者的基本信息、门诊记录、病案首页、手术记录、既往用药、电子病历、检查检验报告、影像资料、护理记录、体温单、风险评估等,所有信息构成了患者的360全息视图,目前医生已经可以在手机端实时查看。”有了患者360全息视图的技术支撑,陈潇君团队目前正在锚定“打通上下转诊渠道”的目标,致力于将该系统纵向拓展至基层社区医院,构建社区患者360全息视图,推进医联体内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与二、三级医院之间的信息互联互通和共享,实现患者健康信息在不同医疗机构之间的共享共用。“对医联体内上下转诊的患者来说,如果这一技术在更广的范围内使用,无疑会促进医联体内医疗健康记录的交换和互认,最大限度方便患者在基层首诊和到上级医院预约诊疗。”陈潇君表示。
这一系统的运用,还将为实现医联体内各家医院的院前院内信息共享打下基础。陈潇君介绍,以前,医联体医院之间缺乏高效沟通渠道,尤其对于农村患者来说,一旦卒中、胸痛等急病发作,往往只能首选乡镇卫生所就诊,但由于急救流程不完善、医疗设备落后、院前救治能力不足等原因,等到再上转至市区大医院,容易延误救治时间。“有了目前的技术经验股票t加0平台,我们将进一步融合急救患者院前数据,特别是针对基层医疗机构的急救患者,实时采集生命体征基础数据,实现患者在转运过程中的精细化监测,通过院前和院内急救的患者信息实时共享,赋能医疗机构提升院前急救效能。”
发布于:北京市